自2001年以来希腊历届政府都掩盖真实财政情况,www.780msc.com在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希腊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希腊国内举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活动,经济发展雪上加霜,一直持续到今天。
深层次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欧元区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着结构性、体制性缺陷,这就是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政政策还没有统一。这种情况在其他主权国家都不存在,比如我国、美国、日本等。美国和日本的主权债务都很高,但没有这种结构性缺陷,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统一的,可以相互协调,而欧元区则还没有做到这点,因为欧元区并不是统一的主权国家,而是由地区一体化组织即欧盟27国当中的17国组成,要向更加紧密的一体化方向迈进,就必须逐步上交有关的主权,包括财政收支的主权,最终把财政政策也统一起来。
第二是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经济结构、收入水平、财政实力、就业水平、经济周期所处于的阶段、国际收支结构及水平等等都不同。各成员国对政策的需求五花八门,欧洲中央银行的单一货币政策很难满足所有成员国的需要。譬如,经济过热的成员国需要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而经济低迷的成员国则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又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在欧元区外拥有广大出口市场的国家需要一个软欧元来推动区外出口,而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主要以欧元区内伙伴国为出口市场的国家则更期盼欧元更坚挺一些,以便吸引更多的区外的投资。欧元区面临一个高度集中的货币政策与情况各不相同的成员国的政策需求的尖锐矛盾。
具体来说,南欧国家劳动生产率、竞争力比德国及北欧国家低。欧元问世最初几年,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享尽了欧元大锅饭的好处。它们依托着欧元区稳定的金融环境和通畅的贸易环境,凭借着欧元区融资的便利和低成本,大幅度扩大投资规模,经济取得迅猛发展,成为欧元区经济的最亮点。大规模负债投资策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至2007年间,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接近4%,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然而,这个增长70%是靠借贷拉动的,而且社会工资水平增速一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每年高于5%,2008年甚至高达8%。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脱节,削弱了希腊经济的竞争力。
希腊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导火索。希腊在2001年达到了财赤率要求,加入欧元区。但希腊为了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希腊就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减少了自身的外币债务,达到足够的财赤率加入欧元区。但通过与高盛所签订的协议,希腊必须支付给对方高于市价的高额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的赤字率显然会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 2009 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
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即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